原创文章

《组织以管理负熵为食》:让管理可被衡量

发布时间:2024-11-29





1.jpg












“生命以负熵为食”。


这句话出自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埃尔温·薛定谔在1944年出版的著作《生命是什么?》(What is Life?)。


熵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热力学, 表示不能用来做功的热能。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熵增加,系统的总能量不变,但其中可用部分减少。熵减反之。


1998年,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原副院长任佩瑜教授,将热力学熵的思想引入管理科学中,得到管理熵的概念。


管理熵目前作为探讨中的管理学原理,指任何一种管理的组织、制度、政策、方法等,在相对封闭的组织运动过程中,总呈现出有效能量逐渐减少,而无效能量不断增加的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也就是组织结构中的管理效率递减规律。


近日,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组织以管理负熵为食》正式发布。本书既包括管理学基础科学理论的探索研究,也包括企业对管理熵学原理的实践应用分享。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2.png




3.jpg




作者介绍





任佩瑜:博士,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原副院长,四川大学信息与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深圳传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管理科学家。主持并完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项目10余项。


范厚华:深圳传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畅销书《华为铁三角工作法》作者。自1997年加入华为公司,曾担任华为海外片区副总裁、区域总裁及IFS变革副总裁和OTC变革总监。


任竞斐:博士,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系副主任。参与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个项目的研究。


卢璗:深圳传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企探产品经理及资深顾问。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亲历业务流程变革与数字化建设过程,并先后服务过通信行业、新能源行业、工业自动化行业等多家头部上市公司。


王俊: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四川省社科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项目1项,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1项。


廖治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西南财经大学“光华英才工程”计划。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等10余项。









书籍前言




管理是生产力的必要组成部分。没有有效的管理,生产要素不可能有效地组织起来,因此也就不可能有效地进行社会化大生产,技术创新也不可能发挥作用。


为什么呢?因为人类的生产方式,从来都是在分工条件下的社会生产(原始社会也如此。只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发展,使分工生产具有不同的性质、深度和广度),分工必须组织起来完成协同,才能实现完整的生产。


分工越精细,协同就越精密。要将分工和协同有效结合起来,完成全部的生产过程,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和管理,也就是在一个强有力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下,才能将分工的劳动凝聚成统一的劳动,才能实现社会化的生产。


因此,管理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并对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起到放大或减小的作用,所以管理在生产中,在社会组织中具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4.jpg






然而,管理工作是抽象的、非线性的,它的作用并不直观。


管理要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价值全部转移到其他物态或非物态生产要素之中。管理系统是作用于生产过程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之上的一种非线性的,涉及人而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系统,是一种难以观察、难以具象化的劳动系统。


同时,管理系统又是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思想性和经验性的多要素结合,它的劳动成果全部融入其他劳动生产之中,参与其他劳动的组织创造。


人们难以直接观察到管理具体的价值创造,只能通过比较而感受。


就像控制论中的黑箱一样,由于不能直接观察,就通过观察黑箱外部“输入”“输出”的变量的变化,得出关于黑箱内部输入转化情况和转化效率的推断。





5.jpg





由于管理在组织协同和监督控制全过程劳动中,将自己的劳动和价值全部转移到其他劳动之中,因此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劳动和创造的价值不能准确量化表达出来,使管理在集成劳动和价值创造过程中处于一种模糊的和不可认知的状态,这也是管理学不被一些人承认为科学的主要原因。


甚至连管理学界都认为,管理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不能被准确测量,所以,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将自己的管理学派称为经验学派,也只好说“管理是不精确的科学"。同样,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也说:“指导管理的科学理论相当粗糙,不够精确。”


在计算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劳动成果和价值创造时,怎样才能将管理从其他生产要素中剥离出来,直接精确地量化其做功的效率和创造的价值呢?





6.jpg





管理科学是一门由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复杂性科学。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社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复杂系统性问题,因而沿用过去传统的经验方法、现象描述性的方法和还原论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都不能科学地解释管理的现象和问题,只有运用复杂性科学,在非平衡、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理论的基础上,在时空条件下去研究管理,才能使管理的现象和问题得到科学的观察和解释。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使用新兴的复杂性科学等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管理才能揭示管理科学内在的规律和运动机理。


本书是在《从自然系统到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的熵、耗散结构、信息与复杂性》(任佩瑜著)、《基于管理熵理论的水电流域开发战略和工程及信息管理》(任佩瑜、王苗、任竞斐、戈鹏著)等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归纳总结和诠释社会和企业竞争演进、应用和实证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熵学的学科体系,用以分析和解释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组织发展的矛盾、冲突和发展演化规律。





7.jpg





管理熵学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管理学的定律和运动机理。所谓定律是指为实践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


定律的特点是可证明的,而且已经被不断证明。定律可用以描述特定情况、特定尺度下的现实世界,在其他尺度下可能会失效或者不准确。


管理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唯象理论,是根据大量的实践和事实证明归纳和提炼出的理论。




例如:为了研究生产和管理中的效率,亚当·斯密在实验中总结出劳动分工理论;弗雷德里克·泰勒在铲铁实验中得出标准化理论;乔治·梅奥在霍桑实验中归纳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和社会人理论;威廉·大内通过对日本、美国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著名的Z理论;丰田企业在大量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创造了准时生产(JIT)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系统理论与技术,并在后来的研究中将其进一步发展成物资需求计划(MRP)/企业资源计划((ERP)生产经营管理系统;迈克·哈默在大量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等等。




以上这些生产经营管理理论,都是从大量观察和实践中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为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8.png





在管理熵学的范畴中,管理呈现出一些规律性,如: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能量,推动主体和客体相互运动,并表现出一定的能量做功的规律性;管理运动过程中,管理的能量效率也带有普遍的规律性;管理中能量的运动方向、效率和系统混乱程度表现出同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同的普遍规律性和自己特殊的规律性;管理系统的管理熵结构和管理耗散结构的规律,以及平衡与非平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线性与非线性、复杂性与非复杂性等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复杂管理系统演化、振荡,以及自组织与他组织之间的纠缠规律;企业或管理系统的类似于生命系统的运动过程也具有发展演化规律:管理体制与管理过程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规律、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规律;等等。


这些规律在本书上篇归纳总结成一些管理熵学的定律。


牛顿说:“将简单的事考虑复杂,可以发现新的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简单,可以发现新的规律。”


本书正是把简单的企业和管理的能量与效率问题考虑复杂,深入并拓展研究,并应用和融合热力学熵定律、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等,把管理学引入基础科学研究,探索管理学的规律和机理,形成管理学研究的新基础领域,即管理熵学;把复杂的企业和管理系统抽象成能量和效率系统,发现了管理能量定律、管理效率增减定律、管理熵结构定律、管理耗散结构定律、企业复杂性和管理信息定律,以及企业生命演化的规律和企业系统秩序定律等;再用这些定律规律去诠释社会系统和企业系统的运动机理与轨迹,去分析和把握发展。





9.jpg





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管理效率的熵函数及其在决策中的应用研究”(批准文号:79770054)首先支持了该理论研究;随后又在面上项目“中国企业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批准文号:70171020)和应急项目“企业管理绩效综合集成评价系统研究——进入 WTO 后中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分析”(批准文号:70141034)的支持下,笔者继续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有关研究成果又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重大项目“基于时空分流导航管理模式的 RFID技术在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地震遗址的应用”(批准文号:2008AA04A107)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面向西部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景区集成管理模式研究”(批准文号:71020107027)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水电企业流域化、集团化战略管理及上网价格机制与模型研究”(批准文号:50579101)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大型工业企业战略再造问题研究”(批准号:97BJ023)等项目研究中得到应用、验证和完善,随后又在多家大型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管理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有关研究成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召开的第二届国际信息与管理科学大会和其他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了报告。


正是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经过总结形成了管理熵学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在管理实践中进行应用,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绩效




10.jpg




本书是管理学的基础应用科学研究成果。本书在热力学、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信息科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熵学基本理论,系统地阐述了管理系统能量、管理效率、管理熵、管理耗散、管理熵结构和管理耗散结构的矛盾运动、组织生命系统演化等基本规律和机理,建立了管理学新理论和新方法体系,使管理工作和产生的效益可以量化分析。


本书所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可用于分析宏观社会系统和微观企业系统,为预测与决策科学提供依据。


本书的显著的特点:一是学科交叉,在多学科融合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应用方法;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管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企业管理和变革以及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并验证和总结了应用案例。


本书分上下两篇撰写。


上篇研究和阐述了管理学的定义、一些定律和运动机制与机理,主要探索了管理学的基础科学理论,为社会宏观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提供基础理论和基础分析方法。


下篇研究和阐述了基于管理熵学理论的企业管理、企业诊断、评价与变革,主要通过华为、九寨沟管理局、成都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传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应用管理熵学原理进行改革的故事进行阐述,并介绍了一些大型企业应用管理熵理论进行企业诊断和变革的案例。





11.jpg





本书探索了同自然科学交叉的、多学科集成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新领域,为社会和企业管理系统提供了基于复杂性科学综合集成分析的评价诊断与变革的理论,也阐释了简单实用的建模技术与方法。


在本书的撰写工作中,四川大学任佩瑜教授负责设计组织全书的理论研究框架,并撰写了第一章到第十章;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任竞斐博士、四川师范大学王俊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廖治学教授共同参与调研,总结案例,并撰写了第十一章。


深圳传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范厚华先生和资深顾问卢璗先生组织公司人员学习、研究、讨论和应用,将管理熵学理论软件化、仿真化和工程化,并开发出“传世企探”企业经营管理应用分析诊断系统。





12.png





该系统应用于对大型企业开展分析诊断和变革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验证了理论的真实性。同时,他们也参与了全书的组织、讨论和实践应用工作,直接参与了案例的验证和修改。


笔者在此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研究和撰写的相关人员,同时感谢出版社有关人员的支持和编辑辛勤的付出。


本书的研究和撰写完成的时候正是2023年的春天,其时的蓉城,春光明媚,阳光和煦,春柳依依,锦水东流。窗外的梧桐,已发新芽并随着微风轻轻地摆动,一阵阵花香飘来,令人陶醉。在春风的熏陶下,我不禁随笔写下一首《春天的约会》。


春风与花儿约会,

花儿在春风中翩翩。

春水与垂柳约会,

垂柳在春水上缠绵。

我们也在约会,

在那明媚的春光里,

在那萌动的生命里。

春天将会过去,

但明年还会再来。

百花也会凋零,

明年还会再开。

时光荏苒,

生命循环。

只要心儿向往着春天,

春天的约会就会依然。


—— 任佩瑜

于四川大学信息及企业管理研究所

2023年4月1日


注释:

① 唯象理论是指物理学中解释物理现象时,不用其内在原因,而是用概括实验事实而得到物理规律。唯象理论是对实验现象的概括和提炼,没有深入解释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如开普勒三定律,就是对观测到的行星运动现象的总结。杨振宁把物理学分为实验、唯象理论和理论架构三个路径,唯象理论是对实验现象更概括的总结和提炼,但是无法用已有的科学理论体系做出解释,所以钱学森说唯象理论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唯象理论是前期的理论,它能够被后来的其他理论证明。


② 深圳传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企业诊断、评价系统软件和仿真系统,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应用管理熵理论和系统技术为若干个国内领军性的大型企业开展企业诊断、企业变革和创新管理体系的企业服务工作,为这些企业提高经营和管理效率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目前各大电商均已上架本书

↓点击购书链接↓





13.png





部分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