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大客户,让小单变大单!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主要分享了在没有积累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实现大客户从0到1的突破。然而,成交并不是销售工作的结束,而是服务的开始。
在服务的过程中,留住大客户,把小单谈成大单,是很多销售人员梦寐以求的事。如何创造出更多成交的机会,为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怎么深耕大客户,实现从1到N的转变。”
——曹敏钦
部分正版图片来源:摄图网
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曹敏钦
传世智慧资深顾问
近20年国际、国内500强公司国内外市场销售及管理工作经验、多个千万级变革项目群管理经验
在销售用语中,有一个常用到的词汇——“打单”,即拿下订单的意思。
有很多人认为,销售,就是为了拿下更多的新订单。所以很多销售人员,每天奔走在不同的客户现场,恨不得变身三头六臂八张嘴,见到的新客户越多越好。
实际上,相比于开发新客户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留住老客户更为重要,尤其是那些高价值的头部客户。
乔·吉拉德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在15年里,总共推销出了13001辆汽车,这一销售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
然而,研究发现,乔·吉拉德65%的交易都是来自于老客户的回购。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定期寄送精美贺卡等多种策略来增强客户关系,为已有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他成功的关键。
因此,眼前的老客户是最好的潜在客户,培养优质客户比挖掘新客户更重要。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单满意是关键
持续的成功不是因为偶然的幸运。
服务是决定客户下次是否选择你的重要因素。
如果不关注客户的真实需求,以高质量的服务获得客户的满意,那也只能陷入“有一单做一单,做一单丢一单”的营销怪圈。
所以,不要把服务与销售严格分开,在服务中推进销售就是最好的选择。
这就好比是,销售人员跑去卖力地跟一个新客户推销:我家产品有多好多好,快来选我们吧。这换谁都会在心里先打一个问号。
新客户总是在多方衡量,谨慎选择,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而对于用过产品的老客户来说就不一样了,我用过你的产品,产品好用,服务体验也很好,在已获得好感的基础上,再去推销新产品,成交难度就会小很多,而且很容易形成全面突破。
正如我们早年服务的企业A,从接触到最终确定深度战略合作,时间跨度仅用了两三年。
在首次研讨后,企业A的一把手及管理团队满意度极高。出于其业务能力提升的需求,双方达成了战略顾问协议,传世智慧每月一次给高管团队进行赋能系列活动。
持续了近大半年后,客户在这过程中体验到了传世智慧的专业能力与实战经验,在年底的高层总结会上,双方进一步达成了变革项目合作,范围涵盖战略、治理到营销体系建设。
大客户销售的难点在于和客户建立信任。在个人及组织都获得客户认可的基础上,复购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因此,在大客户的拓展和维护中,首先要确保的是,通过首单服务让客户满意,为客户创造价值。
二、客户关系是第一生产力,是所有营销活动的基础
对于前面20%的头部优质客户的营销,企业需要构建立体式的客户关系,让客户关系不断捆绑和升级,牵引合作走向长远的未来。
关键客户关系
在突破阶段,为了有效获取订单,我们需要聚焦,投入大量精力去建立关键客户关系,确保决策链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给予我们支持力量。
普遍客户关系
随着项目的开展,我们要在关键客户的支持下逐步进行由点到面的深化,一层一层去夯实客户关系,做好“土壤”培育更好的“果实”。
这就是我们的扩张阶段,在交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客户的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主动关怀并建立联系,保障合同的高效交付及回款,从关键客户关系维护进入到了普遍客户关系层面的建设中,互换微信,交换兴趣爱好,约着一起打打游戏,见面带点礼品伴手礼,像交朋友一样慢慢地夯实群众基础。
销售人员和服务人员作为“一线铁三角工作组”主动出击,深入客户业务现场,倾听客户的声音,和更多客户团队人员(生产、供应、交付、服务等部门)打交道。
做好关系的同时,为后续业务扩展线索获取打下基础。
销量是主动争取来的,不是等来的。
以水泵厂家为例,通过一系列认证,成为了美的、格力等空调品牌的供应商后,份额也有了确定与排位。
如果要提升每月的供应量,作为设备供应商厂家销售人员,就需要往客户业务前端走,不仅仅只是对接采购部门,还要对接业务需求部门,扩大普遍客户的接触,比如观察客户每个月的企业动态,从市场销售人员的日常交流中获取关键信息......
这样做,才能解决销售预测的及时性问题,同时牵引公司进行应对,在保障质量的同时,通过快速反应,争取更多的采购订单进行交付。
组织客户关系
建立在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双方都合作愉快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考虑打造组织客户关系。
组织客户关系指的是,公司与公司之间是战略吻合的长期合作关系。
我们越早越准确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就能够快一步进行产品的开发布局,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如在营销层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研发华为与车企的软硬件研发创新解决方案联合共创、在供应链层面3C电子品牌厂家的上下游供应链体系等。
就像是工程服务一样,会有专门的木工、水电工等分工,包括系统设备的供应,如果能成为客户的战略型合作伙伴,意味着你有机会从规划咨询开始、再到设计方案,图纸输出与客户进行共创,参与更高层次的规划,基于对客户业务需求的理解,在后续的材料采买、施工推进中能与客户组织诉求形成一体,交付更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持续获得商业成功。
志同道合,达成战略共识,面向未来的合作才是稳固且不容易被替代的。
三、做一个比客户更懂其业务的销售:让价值呈现逐层递进
在打好客户关系的基础上,我们的工作重点就转向需求挖掘和分析。
对服务满意的客户,如果没有一定的刺激和冲动,也未必能挖掘出新的服务需求。
一开始,我们和客户的合作方式可能是:客户需要什么,我就卖什么。也就是表面需求的满足。
但这远远不够,因为表面需求我们能满足,竞争对手也能满足。
我们需要透过表面需求,去寻找客户的潜在需求,再是锁定到核心需求,去寻求更长远的合作。
这背后反映的是对客户需求层次的深刻理解。
通过内外部需求的收集,筛选过滤出高价值需求,进行分析,最后牵引企业进行解决方案的匹配(包括产品生产、供应、交付、服务等多方面)。
我们早年服务的客户L是为各行业企业提供物流运输服务的。在持续服务某快消饮品大客户N过程中,当地服务团队一直被动响应,没有获得较多的下单份额。
随着营销变革转型落地,形成了一线销服“铁三角”团队后,L团队从大客户N的销售业务人员旁听到了抱怨:在冬天转运过程中,东北区域的产品因为低温保护方案不好,损耗严重影响业务。
L销售一线团队联合运营和交付团队专家成立专项小组,对客户服务场景进行实地调研,在严寒条件下与客户一起跟车搬运,了解仓储运输等成本,与大客户N的经销商人员进行互动,对需求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了方案的概念设计。
我们总说,无方案不销售。
基于客户需求,在制作解决方案的时候,需要评估产品卖点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回答第一个问题:客户为什么购买我们的产品?
其次,对标最有威胁的竞争对手(运用SWOT分析法),评估产品卖点的独特性,列出所有差异点带来的好处,回答第二个问题:客户为什么购买我们的产品,而不是竞争对手的?
通过若干次内部讨论,针对竞争对手服务分析、L现有团队和能力、客户N方的投入成本测算和设计,最终形成了“低温运输解决方案”——盖棉被!
当然,仅靠棉被这个最经济最实用的保温工具,是远远不够的。
针对不同温度和环境,L形成了多级储运标准,除了厚厚的棉被、逐步形成箱底毛毡、覆盖在四壁与舱门的保温泡沫板等一系列防护组合。
同时,L现场服务站还协助客户进行防冻防护工作跟踪,与客户一同制定措施,发布监控预警预案,规范客户操作,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将产品的优势和价值点百分百地传递给客户也十分重要。
销售团队在后续的销售项目运作过程中,引导需求、策划各层级正式与非正式会议,用同一声音面向客户传递价值。
在与客户联合形成了一个试点项目收益验证后,L持续获得了客户的北方区域的物流运输服务,扩大商业成功。
基于这个大客户的成功解决方案沉淀,东北区域一线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服务站团队对所在区域其他客户进行防冻方案排查服务,销售团队抓机会扩展线索,业绩蹿升成为L公司的明星团队。
在这过程中,L公司的企业高层以及中后台运营等部门也跟随卷入,围绕客户需求创造价值的文化在公司层面逐步完善,指导着相关部门体系提升业务能力。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让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既然大客户这么重要,我们就不能以“放养”的心态对待。
企业要在服务中围绕大客户逐步构建专门的服务团队,沉淀出一套稳定的对接机制,形成具象化的管理。从成为客户入围供应商,获得首单,到项目交付团队成为客户专门的研产销服务团队,最终实现优质资源向高价值客户的倾斜与保障。
从机会到订单成交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客户的信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建立的。
大客户需要一点一滴的付出来维护,只有重视客户的成长与业务的增长,把客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能让客户满意,才有机会赢得未来,形成持续性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