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研发效能驱动商业成功
2023年5月18日 周四晚8点,由传世智慧总裁级顾问,曾任智能光伏研发创始人、隆基绿能系统研发总监宗培老师;传世智慧总裁级顾问,20年标杆公司+3年腾讯团队高管尉彦清老师;传世智慧合伙人/传世智慧总裁级顾问王秀帅老师,联合赋能管理研究院,给大家带来主题为《如何提升研发效能驱动商业成功》的精彩直播,以下为直播内容摘选。
一、提升研发效能目前正在面临的几大挑战
(一)诸多企业都在面临同质化、高成本、低利润的挑战
宗培老师:在给一些企业做研发管理变革的过程中,我们也确实发现很多企业研发效率方面的问题。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花大力气开发的一个产品,上市后发现同类产品众多,只能靠拼杀价格获取订单,难以卖出高的价值,是很多企业面临的痛点。简单举个例子,某家企业一年40亿的产值,整个公司有上万个产品型号,平摊下来每一个产品型号开发费用平均约40万,看这个行业的标杆,标杆企业的产品型号仅是这家企业的1/10,但是产值反而是这家企业的10倍。因为产品型号多,生产切换频繁,而且在产品型号切换的过程中,又造成生产效率降低和物料的浪费,尤其是一次切换产生浪费的物料成本接近1万元,仅切换导致上亿的费用,导致公司成本增高、利润降低。
同质化的问题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当前这个环境中,即使一些头部企业也会经常面临同质化这种问题的挑战。
(二)需求缺乏集中管理,需求变更频繁
此外,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市场的需求也会不断变更,这个需求的变更可能是非常随意的,但产生的影响又是很大的。比如某老板看到同行业产品的某个功能很好,或者客户觉得需要增加某个功能,产品开发就需要做调整,也就是说产品设计最初构想的是个苹果,结果最终出品的也可能是个梨,这种现象也是非常典型的。
今年4月份,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同比暴涨96.5%,贸易顺差飙升到6184.4亿元。导致贸易顺差的原因主要是高端机电产品、汽车产品的出口大幅增长,而传统服装、低端产品却是在减少,同时集成电路进口下降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大多数行业都是属于红海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这种环境下挖掘产品价值需求,突出重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加重要。
(三)产品上市失败率高、返工率高,无人监管产品从研发到上市全过程
尉老师:从2022年世界500强来看,中国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总数,实际上是已经超过了美国,但美国入围500强的企业,创造的营收是9万多亿美金,而中国却只有8万多亿美金。
从中美世界500强创造利润来看,在整个500强创造的利润总额中,美国占了42%,中国占了21%。在两国企业数量、收入差距不大的情况下,美国企业的赚钱能力其实是比中国高了一倍左右。这里最核心的问题其实还是技术创新,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研发创新。
而研发效能,其实就是为了使产品交付产生更大价值的系统,所做出正确的事。
我们最近在辅导一个中国机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他们目前就存在几个问题:
第二,研发人员的角色和职责不匹配,企业中经常有博士、硕士这样的一些专业人才,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在车间拧螺丝、做铸造,或者自己开着车出去,在临近的一些城市寻找配套供应商的工厂,完成功能样机、工程样机的制造。
第三,送样测试后没人跟进,等客户提出不满意后,再来跟进。
结合企业这些场景我们发现,很多企业有无数次重新犯错、重新改错的时间,却没有一次性把事情做好的时间。想要一次性把事情做好,在IPD的体系下是有一套方法和机制的,另外就是企业结构化的管理问题。
研发效能看似是研发的问题,但它绝对不只是研发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前端面向客户的市场部门、面向客户合同交付履约的交付部门、面向内部的采购和生产制造部门,还可能包括人力资源、财经部门的协同和拉通。这么多业务活动,“一个人”不可能啥都能搞定,串行的部门合作也降低了效率,IPD就是通过结构化的流程,打造并行的重量级团队协作,解决了这些问题。
二、如何提升研发效能?
(一)产品规划要紧跟公司的战略规划、管控设计过程、稳抓开发过程
宗培老师:影响研发效率最大的问题就是返工,甚至返工导致的工作量比从0开始做一件事情的工作量还有可能更大。返工的问题主要是方向没选对,方向错了,投入的再多,结果只能是导致更多的浪费。
在标杆企业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我们总结了一些方法。IPD中有几个模块,例如市场管理的产品规划、产品立项,以及需求管理三大模块就是支撑做正确的事,从市场管理入手,首先要对行业、客户、竞争对手,也包括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洞察,然后相应得出产品的规划,这个规划要结合公司的战略规划。
也就说在公司战略的牵引下,运用五看三定等方法论、工具,开展产品规划,通过产品规划牵引技术规划,然后再通过产品立项、技术立项的管理来确保做正确的事,然后用产品开发流程做到“跟前端需求、管控设计过程、稳抓开发过程”,最终保证产品质量,一次性把事做成功。
当然,这个前提是指运用成熟的技术的基础上,如果有新的技术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就先要开展技术开发,要先识别这两个的先后顺序,把关键的技术得到充分验证。技术开发不像产品开发,不一定要追求一次性百分之百成功,只要方向正确,后续需要不断迭代、优化来完善技术的成熟度。
产品开发出来是否真正有市场竞争力,跟产品立项或者市场洞察有很大的关系,需要看到未来的趋势、未来的需求。如果只是采取跟随性战略,看市场上别人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或者客户一提需求,就马上跟着改产品方案,这种方式必然会导致很多产品的频繁变更,产生浪费,所以要从战略到市场洞察,从行业的趋势、技术发展的趋势到真正的客户需求进行分析。这里要特别注意,往往客户表达出来的要求并不是他真正的需求,一定要了解清楚他存在的问题痛点,能找到他的业务痛点并给与解决方案,才是真正的客户需求。
(二)深度挖掘客户需求,用业务分层提升平台/组件的复用能力
尉老师:如果开发的产品只有30% 左右的成功率或者转化率,那等于70%都是浪费的,这不仅仅只是商机的浪费,也是公司开发成本和人员效率的浪费。
我们都在谈以客户为中心,但是以客为中心,并不是客户要啥我就做啥,对于客户的需求,我们要仔细审视。客户需求是分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need(需要),第二层是demand(强烈需求)、第三层是desire(渴望)。
比如客户想要一个产品,但这个产品本身可能不是客户的痛点,客户的痛点到底是什么,是营收放缓,还是利润下降,或者人才流失?我们一定要找到客户的痛点,解决他的痛,基于这个痛点我们给他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也就是说系统性设计,解决痛点问题。
如何进行系统性设计,提升平台和CBB的复用率呢。这里给大家一个方法,就是业务分层,通过业务分层,将面向客户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和产品3个层与面向内部的平台架构、子系统/组件、技术等3个层进行分层解耦,就会找到产品的实现路径和复用的平台/组件,实现异步开发。同时,基于这些平台/组件/技术,也能够抓住控制点,分析清楚与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快速发力。
这些年标杆公司IPD应该说是运作的比较成熟,很多制造型的企业也在引入IPD的这套体系,它可以帮助企业从源头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更科学地管理,给后端的技术和开发人员留一定的余量,才可能解决一次性把事情做好。
做正确的事和一次性把事情做正确,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三)把研发当作投资来管理,实现从机会到实现商业价值需要深度的研究和思考
宗培老师:这是非常核心的两点,我就想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正确的事和一次性把事情做正确。我在标杆10年的智能光伏业务经历,见证了从0到1、从1到n的过程,最终成长为全球光伏逆变器行业的引领者,在这个过程中,标杆公司也经历过一些弯路。开始的时候,公司研发了组串式逆变器和集中式逆变器,但是现在标杆公司只有组串式逆变器,没有集中式逆变器,这个决策就是标杆公司做正确的事一个代表案例。
2013年标杆公司集中式逆变器和组串式逆变器同时上市,主要瞄准集中式逆变器的市场,因为集中式逆变器应用在地面电站量大,而组串式产品应用在分布式工商业屋顶,它的销量相对于地面电站的产品销量要小很多,也就是分布式约占20%,地面电站约占80%。当产品在市场上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逐步发现客户真正需要的是高可靠、高发电量、简单运维的智能化光伏电站,智能化电站可以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光伏组件到逆变器再到电网实现电力上网,实现光伏发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运维的问题、系统安全性的问题,以及建站规模增加和人员增加的问题。
在我们洞察清楚客户需求后,产品线领导和技术专家一起到青海、甘肃、宁夏等几个主要的市场做了非常细致充分的调研,然后总结出行业的3大关键问题:
一是集中式逆变器容易进灰尘,需要维护人员做清扫,并且对清扫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工作也很量大。
二是安全问题,当时每年约有1%的设备起火,这是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对于一个企业的品牌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也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当时品牌比较混杂,有很多海外厂家,设备维修、更换时间长达半年以上,这让客户感到非常头痛。
三是需要大量的维护人员,确定电站里的每个组串式逆变器运行情况,需要运维人员拿着电流表,一个个地核查,相当于一个200兆的电站,仅仅是逆变器汇流箱组串巡查就需要20个人,一个月下检查完,又要再从头开始检查,再来一轮循环。现在年新增并网量已经是上千个200兆了,如果还是原来的模式,仅巡查的人员数量就得2万人。这三大痛点,让整个行业内的企业都苦不堪言。
后来我们分析完后发现,我们能够把集中式逆变器做得尽量完美,也会有一定的改善,但没办法彻底解决。一方面技术上有难度,另一方面,人在安装、运维过程中为了散热,把房间门打开,可能会导致老鼠进入,从而引发设备起火,但如果把组串式逆变器做一些优化,可能反而会有更好的结果。经过智能化的改造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公司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把集中式逆变器砍掉,通过智能组串式逆变器适配地面电站场景,这个决策对于标杆公司智能光伏产品线而言,是非常重大且正确的决策,几年后,标杆企业在智能光伏领域快速成长为行业头部企业。
如何一次性把事做正确?
我发现行业里有很多企业存在一个现象:经常认为一件事情只要做了,就当成做好了。做好一件事是需要有研究型的思维方式,什么叫研究型的思维方式?举个例子,当时在行业里有个比较常见的问题:高压电缆头故障,电缆头绝缘被击穿是较为常见的故障问题之一,以至于‘见怪不怪’。
但是当我们把这个问题分析后,发现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就几种,比如工艺制作缺陷、施工环境、产品材料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对产品的品牌,即材料进行控制,然后在管理上出台相关制度、管理规定,要求安装的空气湿度、环境和条件等,从整个流程上进行把控,并且明确相关负责人,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追溯,也就是从技术、管理和流程这三方面设计解决方案,给出措施,落实这些措施后,连续几年再没出现过高压电缆头故障问题。
三、提高研发效能的六字真经
王老师:以6个字来归纳总结,怎样做正确的事和一次性把事情做正确。这6个字是:“前复集,重分数”。
1、“前”是指前置策略,前置包含几部分的内容:1)前置到市场导向,了解、洞察市场;2)前置到战略层面、产品层面进行规划;3)前置到客户的需求,也就是在客户的研发,或者用户的场景当中分析和研究。如果能把后端发现的很多问题前置,在前端及时纠查发现,及早解决,就能大大提升研发效能。
2、“复”是指复用,包括技术的复用、元件的复用、器件的复用、模块的复用、架构的复用以及平台的复用,能够复用才能提高效率,复用极大地降低了开发中的浪费,无论是从元件级、器件级到架构级以及平台级,复用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3、“集”是指集成,集成不仅只是研发部门的事情,它集成了公司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市场、采购、制造服务、物流、交付等,这些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当中都会呈现出来。一个产品、商品,最后到用品,涉及到诸多组织的协同,从而帮助研发提升效能,如果采购、市场、制造、服务、交付各个组织,只站在自己的维度上,那么就会对全公司的研发、运营效能产生极大的影响。也就是说研发作为从客户需求到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到有竞争力的产品,最终是需要集成各个组织的能力。
4、“重”指是的几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重量级团队,重量级团队包括协同研发各个领域的专家,Y以及专业的IPMT,包括PDT等重团。第二个维度是重装备,就是提升研发效能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有一个先进的研发装备、软件平台是很重要的。第三个维度是重管理,也可称为重研发变革管理,研发是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升。
5、“分”是指分层,标杆做法是把产品、产品技术进行区分,分开来做,同时将产品分为成熟产品的研发和处于生命周期的产品研发,这两种研发也是有不同的方式来做的。一个新产品、预研的产品都是有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进行管理和操作的,通过对产品分层管理,同样也能提升研发的效能。这就如同在不同的车道,120公里的高速公路,如果跑着40迈的汽车,必然会影响其他车的速度,导致交通拥堵。
6、“数”是指数据驱动,就是把研发的业务、研发的组织、研发的过程、研发的场景以及研发的规则数字化。业务过程数字化就是通过数字技术优化重构业务流程,由线下转到线上,让用户体验更好,效率更高,业务决策质量更好,并且整个过程可管理、可视、可追溯。
四、数字化是提高研发效能的有利手段
尉老师:近几个月,ChatGPT在中国火遍大江南北,我们看到了数字化的力量,ChatGPT可以写代码、写文章、写作业、答题、聊天等等,同样通过科技的力量,一样能够帮助研发提高效能。比如企业原来做图纸、做仿真、测试等,很多都需要通过手工完成,但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集成,不仅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完成,还能通过大数据、数据模型,将这些场景的知识沉淀、分类,任意抓取再组合、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智慧。
在机电领域的制造业中,很多西方厂商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在做数字化转型,比如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它的成本普遍低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以特斯拉为代表这样的一些新势力,其实是用数字化、用仿真来代替传统汽车的测试,因此它的效率高且成本低,并且还可以模拟很多种场景。
在工业领域更是如此,例如污水处理、撞击破碎等场景,如果每个场景都跑到客户方或者要搭建一个测试环境去测试,那效率肯定是上不去的,用数字化的手段是能够解决研发效能的问题。研发效能要从数字化做起。
宗培老师:确实数字化是非常好的一个手段,我们之前有一个关于规则数字化非常典型的案例,我们在做硬件设计的时候,把一些经验教训变成设计规则、checklist,但是这些设计规则、checklist如果只是成为一本设计指导手册的话,对我们工作质量、效率提升的帮助其实并不大,而当我们把这些设计规则嵌入到设计工具、设计软件中去的时候,才会产生真正强大的效果。
比如,我在选用某一个器件,把器件库调出来画原理图,或者画PCB 板的时候,设计工具就会自动提醒我们,这个器件曾经在什么场景下,发生过什么问题,在设计的时候要如何避免,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什么,这样即便你是个新手,在看到这些信息时,就不会再重新犯以前犯过的错,这就是规则数字化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
五、总 结
王老师:人类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从早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再到现在第四次的工业革命,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数据驱动的时代。
当下需要中国企业快速觉醒,看清我们面对的形势,抓住历史百年不遇的机遇,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构建基于自己产品、技术的综合竞争力,做到业务驱动、科技驱动、数据驱动企业发展,甚至超越、领先塑造这个产业的格局和生态。祝愿中国有追求的企业和企业家们,稳步、持续、健康的发展。